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思想 > 学术思想 > 详情
分享到:
 
学术思想
来源: | 发布:2017-04-21 | 浏览:7287

在肛肠专科医疗实践中,善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汲取中医痔科诸家之长及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与现代医疗之技术,形成独特的中医治疗技术和学术见解。

(一)注重人体的整体观

注重中医的整体观,强调治病求本,崇尚《黄帝内经》的“有诸内,并形于诸外”的经典理论,认为痔病患者患的局部病灶虽然表现在肛门部位,但经常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故在临证中不拘泥于局部病灶的治疗,注重审证求因,对症下药,因此疗效显著。

肛肠病的中医治疗总则离不开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观,除认真、详细的肛门局部检查、指检、镜检、超声波检查、碘油造影等外,还应强调详细询问病史,注重全身体检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便从中了解是否合并全身性疾病,并判断与肛门疾病的关系。痔瘘虽是肛门局部病灶,但有时也是其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常因周身的某些疾病而发作,并因病情进展而出现或加重,如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常并发肛周脓肿、肛瘘;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疾病,可使内痔出血量增多;肝癌、白血病、红斑狼疮、糖尿病、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则常并发肛周炎症;直肠癌、肛管癌则常伴内痔出血。

肛肠病的治疗,应始终贯穿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局部与全身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肛肠病的治疗方法可归纳为内治与外治两大法,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灵活运用。内治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遵循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原则,遣方用药;一般应用于初期内痔、内痔出血、外痔感染、肛窦炎、直肠脱垂、肛周脓肿初期(未成脓)、直结肠炎及肛周疾病兼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年老体弱患者。外治法是指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部或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医学源流》“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强调了外治法的重要性。中医肛肠外治法包括枯痔散疗法,枯痔丁疗法,注射枯痔液疗法,内痔结扎疗法,肛瘘切开、挂线疗法,肛裂切开扩肛法、手指扩肛法,灌肠疗法,外敷法,熏洗法等。

清•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即说明了内治法与外治法的同质性,又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肛肠病的临床治疗,亦十分注重内外兼治。如肛周脓肿:初起阶段,用清热解毒之剂内服外敷,强调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成脓期,则强调脓已成,要托脓外出,使邪有出路,否则可导致邪毒内陷,损及脏腑而致邪盛正衰病情恶化,此时应根据“急则治其标”原则,以手术为主,局部切开排脓,并保持创面引流通畅,同时配合内服托脓排毒之剂治疗全身症状。同样对于血栓性外痔:初期充血阶段,宜用活血化瘀,消肿行气止痛之剂内服外敷;而在血栓形成后,则以手术摘除为主。

(二)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不同的肛门疾病虽症状各异,但就其局部症状,不外乎便血、脱出、疼痛、硬结、流脓、瘙痒、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感、排便不净感、下腹胀痛、腹泻、排粘液血便、便秘等。辨证论治的核心在“证”而不在“治”,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即所谓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如以便血为例: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炎、直肠癌等均可有便血症状,但临床上可以从出血量、血的颜色、其他兼证及全身情况进行鉴别。凡血多、滴血、射血、血鲜红而无痛者多为内痔;血鲜红、量不多,不伴疼痛者多为直肠息肉;凡血色晦暗,夹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排便异常者考虑直肠、结肠病变,直肠溃疡或肿瘤,此时除必不可少的肛门指检外,还须做结肠镜检查进一步鉴别。便血的治疗,应当根据实证、虚证的不同遣方用药,实证见便后鲜血,出血如射,并伴有口干、尿赤、便秘、舌红、脉数等,此系风热肠燥所致,治宜祛风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槐花散合凉血地黄汤加减;虚证见便血色淡,伴肛内肿物脱出,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数等,此属气血两虚,治宜益气健脾、补血止血,方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现介绍几例临床上的典型病例:

病例(一):患者,陈х,男性,50岁,以“便后肛内肿物脱出、疼痛1周”为主诉就诊。诉平时排大便时肛内脱出肿物,用手按之可还纳,近日因大便干结,临厕努挣,肛内肿物脱出无法还纳,疼痛1周,无法坐立、行走。辰下:肛门疼痛,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肛检:肛内肿物环状脱出,大小约4×5CM2,表面为肛管皮肤,伴部分血栓形成,触痛明显。诊断:内痔脱出嵌顿。中医辨证分析:热结便秘、湿热蕴结,排便努挣致气血瘀结,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活血化瘀汤,并予手法复位,包扎。

病例(二):患者,刘хх,女性,42岁,以“便后肛内肿物脱出1年”为主诉就诊。诉便后肛内肿物脱出,需用手按压还纳,常伴便血,多为擦血,色鲜红,无肛门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肛检:肛内肿物脱出呈环状,表面粘膜充血,范围约3×4CM2,诊断:Ⅲ期环状内痔。中医辨证分析:湿热内生,下注大肠,筋脉横解,肠辟为痔。治疗采用内扎加内注术,术后每日便后肛门局部予换药,数日后治愈,肛内肿物无再脱出。

上述两例病例中,症状均为脱出,但两例病例有轻重缓急之分。前者为内痔脱出,急性嵌顿期,属于肛肠科急诊病例,脱出之物无法还纳肛内,疼痛剧烈,治疗宜“急则治其标”,先予复位疗法,内服活血化瘀方剂,待嵌顿解除,疼痛缓解后再手术治疗脱肛。后者为Ⅲ期内痔、脱肛,虽便血,但出血量不多,脱出物手按后可复位,则采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内扎内注术治疗。

病例(三)患者,施хх,男性,56岁,以“肛门肿痛4天”为主诉就诊,诉平时大便正常,无便血、疼痛,4天前饮酒后发现肛旁肿物隆起,轻度疼痛,近3天来疼痛加重,伴低热,无法忍受,坐立不安,无出血。平素纳寐正常,二便调。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5年,不规律口服降糖药,未监测血糖。体微胖,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肛门检查:截石位6点处肛周皮肤见一包块,大小约3×4CM2,皮色潮红,肤温高,触痛明显,有波动感。理化检查: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血糖12.0mmol/L。诊断:糖尿病并肛周脓肿。中医辩证:因患者平素多食肥甘厚味,湿热之邪壅滞,湿邪挟热下注肛门,局部气滞血瘀,结成肿块,郁以化热形成肛痈。治疗:切开排脓,彻底引流;配合口服清热解毒中药及降糖药物;每日便后局部坐浴及换药,引流通畅,10天脓肿创面愈合。

该患者“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其中“糖尿病”为本,“肛周脓肿”为标,治疗上须“标本兼治”,方可收效。

病例(四):患者,李хх,男性54岁,以“肛门坠胀不适8个月”为主诉就诊。诉肛门拘急、下坠感,大便成形、排出不畅,不尽感,时伴下腹胀满不适,若排便通畅坠胀减轻。饮食睡眠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肛门指检“直肠粘膜轻度脱垂”,肛门镜检“部分直肠粘膜脱垂”。诊断:直肠粘膜轻度脱垂。中医辨证分析:因排便不畅,用力怒挣致中气下陷,而致脱肛。治以升阳举陷,润肠通便。服用乙字汤。连服5剂后大便通畅,拘急坠胀感明显减轻,继服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2周后复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病例(五):患者,陈х,男性,54岁,以“肛门拘急坠胀感2月余”为主诉就诊。诉肛门拘急坠胀感,日排粘液便2-3次,里急后重,常伴腹痛,纳略减,精神疲惫,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数;肛门指检(-),肛门镜检:直肠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肠内粘液多;诊断:泄泻;中医辨证:饮食不当,运化失常,湿热郁结,热毒下迫所致;予白头翁汤加味,连服5剂后拘急坠胀减轻,日排大便1-2次,粘液减少;继服5剂后,复查症状和体征消失。

病例(六):患者,陈хх,女性,50岁,以“肛门拘急坠胀感1个月”为主诉就诊。1个月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经治疗,腹泻治愈,但肛门拘急、坠胀感未减轻,辰下:大便正常,日1次,便后肛门拘急、坠胀,时而灼热刺痛,饮食、睡眠均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滑。肛门指检:6点齿线附近按之轻度疼痛,坠胀感,无明显硬结。肛门镜检:6点齿线附近偏红,未见脓性分泌物,6点齿线处见肛乳头一个,大小约0.5×0.5cm2。诊断:肛窦炎。中医辨证:因食肥甘厚味致湿邪热毒内生,下注肛门,出现拘急坠胀灼痛感。治以清热祛湿解毒,服用五味消毒饮加味。肛门局部外用清热解毒的黄连油,注入肛门换药,每日1次;连服中药7剂,症状明显好转,继续肛门换药2周,症状和体征消失。

上述三例均以“肛门拘急坠胀”为主诉就诊,由于病因不同,诊断不同,证候不同,治疗也就不同。第1例因直肠粘膜脱垂而致肛门拘急坠胀,故服用乙字汤、补中益气汤使其下陷之清阳升提而治愈;第2例因泄泻(湿热下注)而致拘急坠胀,故当服用白头翁汤以清热解毒,燥湿止泻,湿热毒清而坠胀感自消;第3例因湿热毒流注肛门而致肛窦炎,引起肛门拘急坠胀,故服用五味消毒饮,外用清热解毒药,使湿祛毒消,拘急、坠胀消失。

(三)临床遣方用药特点:

从事肛肠专科半个多世纪以来,笔者临床上最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几个方剂为槐花散、活血化瘀方、补中益气汤、乙字汤、白头翁汤等。集多年临床诊治经验,针对肛门病中最常见的出血、疼痛、脱出、肛门下坠感、便秘、腹泻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经过无数次筛选,反复应用后得出结论,下面这几个方剂分别论述。

槐花散由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组成,临床应用以炒炭为宜,增强止血功效;且常加味生地、槐角凉血止血,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之功。临床上主要用于内痔、混合痔、肛裂、直肠息肉等的出血。

病例(一):患者,陈х,男性,35岁,主诉:便后肛门滴血3天;便血色鲜红、量多,肛门无疼痛,无肿物脱出,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肛检:3点、7点齿线上粘膜隆起各约1×2cm2,表面糜烂、可见少许渗血。诊断:Ⅰ期内痔。方用槐花散加味口服,次日便后肛门出血减少,连服3天后血止。

病例(二):患者,林хх,女性,38岁,主诉:发现肛门口肿物隆起,伴便时肛门滴血5天;便血色鲜红,肛门无疼痛,大便正常,每日1次;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肛检:7点齿线上下见结节状肿物隆起,大小约2×3cm2,齿线上粘膜糜烂、渗血。诊断:混合痔出血。方用槐花散加味,服2剂后血减少,连服5剂后血止。

病例(三):患者,张х,女性,26岁,主诉:便时肛门裂痛伴滴血2周,疼痛如刀割,大便干结,2-3日/次,伴便后滴血,色鲜红,量少,肛门无肿物脱出,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肛检:6点、12点均可见裂口,均约1cm,有少量渗血,触痛明显。诊断:肛裂。方用槐花散加润肠通便药物,肛门外涂清热解毒黄连油,服药2天后大便通畅,疼痛缓解,出血量少,连服4剂,肛裂愈合。

活血化瘀汤由当归、桃仁、赤芍、槟榔、荆芥、防风、槐花、苍术、乳香、没药、元胡、鬼针草、甘草等组成。方中当归、桃仁、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元胡行气止痛,荆芥、苍术祛风除湿、解痉止痛,槐花凉血止血,桃仁、当归、槟榔同时还有润肠通便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临床用于治疗痔脱出嵌顿,血栓外痔及痔瘘术后肛周瘀血、水肿、疼痛等。但对于肛周化脓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则效果不理想。

病例(一):患者,郑хх,男性,43岁,主诉:反复便时肛内肿物脱出1年,加剧伴疼痛3天。平时排便后脱出肿物可还纳复位。3天前,因便秘、排便时努挣引起肛门肿物脱出,无法还纳,疼痛剧烈;行走困难,大便已二天未解。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肛门检查,截石位2。-3。、5。、7。、9。齿线上粘膜呈紫色肿胀,脱出肛外,大小约2×3cm2,触痛明显,诊断:嵌顿性内痔。处理:肛门局部予消炎止痛膏外敷,内服活血化瘀方,次日排大便,肛门疼痛减轻,连服3剂后脱出肿物明显减小,便后能自行还纳肛内,再服3剂后,疼痛及脱出消失。

病例(二):患者,李хх,男性,60岁,主诉:肛门肿痛2天。2天前因坐长途汽车8小时候后突然发生肛门肿痛,坐立不便,无便血,大便正常。舌质淡,边有小瘀点,舌苔薄黄,脉弦。肛检:截石位9点处见肛缘肿物肿起,皮下可见暗红色血块,触之稍硬,约花生米大,表面光滑,触痛。诊断:血栓外痔。处理:肛门局部外敷消炎止痛膏,配合口服活血化瘀方。次日肛门疼痛减轻,连服3剂,肛检:外痔变小,血栓变软,部分已吸收,触痛减轻,继服3剂,血栓已消失,剩下肛门皮赘。

病例(三):患者,王хх,女性,30岁。以“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滴血时作3年”为主诉入院。3年前因怀孕后出现肛内肿物脱出,当时就诊门诊予外用药物治疗,稍好转,后症状反复发作,以肛门疼痛,出血为主。近一周来肛门脱出肿物增大,且便后滴血,无明显疼痛,大便正常,每日一次,小便正常,纳可寐安,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肛检:截石位7点齿线上下见结节状肿物隆起,大小约2×3cm2,齿线上粘膜糜烂、渗血,11点位齿线下见肿物隆起。诊断:混合痔、外痔。入院后于完善检查,予行混合痔内扎加内注术、外痔切除术。术后第二天患者便时感肛门疼痛,便后少量擦血。肛检:肛缘轻度水肿,手术创面尚好。经肛门换药和口服活血化瘀方3剂后,肛门疼痛减轻,外痔和肛缘水肿开始消退,继服4剂,肛门疼痛基本消失,水肿消退。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柴胡、当归、灸甘草组成。方中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白术补脾益气,当归补血生气,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肛,内痔脱出,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下坠感等。对于直肠或肛门炎症(湿热下注型)引起的肛门下坠感不宜用本方,用之可能加重症状。

病例(一):患者,吴хх,女性,45岁,主诉:肛门坠胀不适3个月。大便日解1次,坠胀明显时欲排便,下蹲用力怒挣却无大便排出,而肛门坠感加剧晨起和午睡后症状缓解,饮食、二便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肛检:肛缘尚平整,直肠粘膜呈皱折环状内脱垂。诊断:直肠粘膜内脱垂。方用补中益气汤口服,连服7剂后复诊,肛门下坠感明显减轻,继服7剂后复查,肛门下坠基本消失,肛镜检查:直肠粘膜基本恢复正常。

病例(二):患者,朱хх,女性,42岁,主诉:排便困难3年。半年前曾因直肠前突行手术治疗,术后排便情况改善,辰下:排便困难,需用手按压肛周及会阴部才能排出大便,但还是排不畅,饮食、睡眠尚可。舌质淡,苔薄黄,脉细弱。肛门检查、指检:肠内有粪便,直肠轻度前突,肛镜检,拟诊:直肠前突。给以补中益气汤加润肠药口服7剂后复诊:大便较通畅,无须用手按压肛周排便。再服7剂后症状好转,大便通畅。

病例三:患者,周хх,女性,73岁,主诉:排便困难半年。曾自服过多种泻药无明显效果,2-3天需用开塞露通便1次,饮食、睡眠尚可,面色苍白,消瘦,四肢不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肛门检查:指检肛内未触及明显肿物,肛门镜检:肛内环状肿物松弛,脱入肛管内,呈圆柱状,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长约1.0cm,色鲜红,齿线下皮色如常,齿线上粘膜充血明显。拟诊:直肠粘膜内脱垂。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火麻仁”口服,服用4剂后,大便隔日1次,肛门镜检:未见直肠粘膜脱垂,再继服10剂。

乙字汤由柴胡5g、升麻1.5g、当归6g、黄芩3g、大黄1g、甘草2g六味组成。方中大黄攻积导滞,为苦寒攻下要药,当归润肠通便,柴胡、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垂,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润肠通便、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及排便不畅引起的脱肛。对于大便通畅或大便次数增多,但便后内痔脱出之患者不宜使用,用后可致腹泻。

病例一:患者,林хх,女性,46岁,主诉:排便困难,伴便时肛内肿物脱出半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后肛门肿物脱出,须用手还纳,无便血,无肛门疼痛,饮食、睡眠尚好。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肛检:肛缘见环状肿物脱出,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长约2.0cm,色鲜红,粘膜充血明显;指检及肛门镜检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习惯性便秘、脱肛。方用乙字汤口服,次日大便转软,继服7剂后大便通畅,肛门脱出物能自行还纳肛内,再继服7剂后脱肛症状消失。

病例二:患者,陈хх,男性,26岁,主诉:排便困难5年余。平素大便2-3天1次,大便干结不易排出,近半年来,用力排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便后能还纳肛内,肛门无疼痛,无便血,饮食、睡眠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肛门检查:指检及肛门镜检均未见明显异常,吸肛杯检查:肛管肿物环形脱出,停止吸肛后能自行复位。诊断:习惯性便秘,脱肛。方以乙字汤口服。服2剂后,大便通畅,偶伴便时肛内肿物脱出,继服7剂后,大便通畅,未见肛内肿物脱出,经吸肛复查,未见肛管脱出,再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病例三:患者,杨хх,男性,80岁,主诉:排便困难伴便时肛内肿物脱出6年。平时因大便不通,每2-3天用开塞露通便1次,便后自觉肛内肿物脱出,需手按压还纳,无便血,无疼痛,饮食、睡眠尚好。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肛检:便后肛缘见环形肿物脱出,色鲜红,粘膜充血,指检及肛门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习惯性便秘,脱肛。治以乙字汤口服,服2剂后,大便2日1次,继服7剂后,大便每日一次,肛门脱出肿物变小,能自行复位,再继服半个月,大便通畅,自觉肛内无肿物脱出。

白头翁汤方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四味组成,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善治热毒赤痢为主药,黄连、黄柏、秦皮助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之功效。临床诊治可根据患者病情加用以下药物:腹痛加木香、首乌、元胡等理气、行气、止痛。里急后重,排便不畅加木香、槟榔、白芍等行气导滞、缓急止痛;排粘液血便时加丹参、地榆、槐花、仙鹤草等凉血止血。临床上用于湿热泄泻、赤白痢、急性直肠炎、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等。但对排便不畅,肛门下坠感,无粘液血便,舌质淡,苔薄白,属于寒症患者不宜使用,会导致胃肠不适,甚至加重病情。

病例一:患者,林хх,女性,35岁,主诉:排粘液血便一个月,加重1周。近一月来,日排粘液血便3-4次,血色鲜红或暗红,带粘液,近1周来症状加重,日排5-6次,里急后重,便后肛门灼热感明显,时而伴下腹闷痛,曾服用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直肠镜检查: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渗血点,肠粘液多。粪便常规检查:粘液多,白细胞15-20个\高倍。红细胞20个\高倍。诊断:直肠炎。方用白头翁加味,具体方药:白头翁、野麻花、仙鹤草、秦皮、黄连、黄柏、元胡、槐花、地榆、丹参、木香。口服5剂后复诊:大便次数减少,日排2-3次,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感减轻,无便血,舌质偏红,苔黄、脉滑。守上方去槐花、地榆、仙鹤草、丹参加神曲,继服3剂后复诊:日排大便1-2次,无便血,无里急后重及规模灼热感,粪便常规基本正常;直肠镜检:直肠粘膜恢复正常。

病例二:患者,高хх,女性,28岁,主诉:大便次数增多,伴粘液血便1周。1周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痛、腹泻,排粘液便,里急后重感明显,服药后症状减轻。辰下:大便日解2-3次,带粘液血丝,尚有里急后重感,时而腹胀痛,泻后痛减,胃脘胀满,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直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粪便常规:粘液中白细胞5个/高,红细胞球3个/高。诊断:肠炎。方用白头翁汤加味。具体方药: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槐花、仙鹤草,防风,陈皮、白术、白芍、元胡、神曲、山楂、麦谷芽。连服3剂后复诊:腹痛减轻,大便每日1-2次,未见粘液血便,里急后重感减轻,食欲增加,继服3剂,症状消失,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正常,每日一次,大便常规(一)。

病例三:患者,廖хх,男性,38岁,主诉:反复排粘液血便一年。大便日解2-3次,伴粘液血便面色鲜红,量少,里急后重感,外院肠镜检查:乙状结肠、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小溃疡面。镜检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经西医治疗,口服药物及药物加激素保留灌肠半年多,症状反复,疗效不显著,遂就诊我院,辰下:大便日解2-3次,排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感,时而胃脘不适,纳减,消廋,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粪便常规:粘液中,白细胞10-15g/高,红细胞20g/高,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赤白痢),以“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方药: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槐花、地榆、仙鹤草、败酱草、紫花地丁。将上述诸药煎成50-60毫升,加入白芨粉调成薄糊状,睡前保留灌肠,灌肠后臀部用枕头垫高,卧床10分钟,禁便一宿。每日一剂,5剂后复诊:大便每日1-2次,无便血,尚有少量粘液,里急后重感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粪便常规复查:粘液中,白细胞10个/高,红细胞2个/高,上方去槐花、地榆、加神曲、鬼针草×7剂,连续保留灌肠,7天后复诊:大便每日一次,无粘液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减轻,粪便常规(一),继上方再×7剂,以巩固疗效。

总结上述五个方剂针对便血、疼痛、脱出、肛门下坠感、便秘、腹泻等几大症状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五个方剂中槐花散,补中益气汤、白头翁汤为经方,乙字汤为汉方(注:该方出自于日本永户潘原南阳氏),活血化瘀方为验方。而几个经方的使用方法又有区别,其中槐花散、白头翁汤为加味使用,补中益气汤为原方使用,从中可以看出遣方的灵活性,尊古而不拘泥于古。乙字汤不但原方使用,且用量不变,该方药味少、用量轻,全方用药总重量仅18.5克,尤为称奇的是全方中仅有大黄一味为泻药,且用量仅1克,却能达到很好的通便效果,又不会出现腹泻,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功,临床上许多习惯性便秘患者在使用该方前,都曾经服用多种中、西泻药均无疗效不明显,甚至服过重用大黄的方剂亦无效,而服用该方一剂见效,且老少皆宜,可见该方的组方之妙。因排便不畅引起的脱肛,经服该方后,排便通畅而脱肛自消。补中益气汤为升阳补气代表方,该方出自《东恒十方》对因脾胃久伤而致的气虚下陷,引起的肛肠疾病,均可使用该方。槐花散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地榆炭、当归、生地、槐角等药,方中地榆、侧柏叶、槐花能缩短血液凝固时间,炒炭后止血效果更佳;生地的提取物可促进血液凝固,还有止血作用;当归、槐角还有润肠通便作用,使患者保持软便,减少出血,故该方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药方》篇,在临床运用中灵活化裁使用,随证加木香、败酱草、首乌等药,使该方疗效更突出,对于脾胃虚寒患者,可应用本方保留灌肠,使药液直达患处,由肠道吸收,对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更好,又避免伤胃。验方活血化瘀方,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对于因瘀血阻滞所致的嵌顿痔、血栓外痔及痔瘘术后创面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总结上述各方剂的临床应用,遣方用药精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尊古而不拘泥于古。临证治疗重视《和济局方》等典籍,处方思路要广泛而灵活,善于将古方变通,灵活化裁使用。治病要以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运用现代医学理论来指导用药,即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方,用药时参考现代医学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使方药疗效更显著。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江苏福彩双色球开奖结果 - 江苏福彩双色球 - 天齐锂业 ©2023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